当前位置:首页 > 北碚新闻 > 本地资讯 > 正文

增进民生福祉 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于民

发布日期:2021-03-02 15:03

“十三五”期间,我区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安排,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切实做好就业创业、社会救助、教育提质、城市品质提升等工作,服务民生工作水平稳步提升。

稳定就业 民生保障基石筑牢夯实

家住柳荫镇麻柳河村的桂佳欣,曾经是当地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一名高校毕业生,父母在她不到10岁时离异。家境贫寒的她,主要靠着母亲在外打零工和家里外公、外婆养殖鸡鸭的微薄收入读完了四年大学。

大学毕业前夕,桂佳欣一直想尽快找到工作来缓解家庭的压力,但毫无社会经验的她却在这个过程中屡屡碰壁。“我就想尽快找到工作,这样家里人也能稍微轻松一些,但受疫情影响,这个毕业季找工作比较难,简历投了很多,但都石沉大海没有回应。”桂佳欣说。

区人力社保局在了解情况后,本着专业对口、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原则,推荐桂佳欣到重庆三圣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面试质检岗位,一番努力后,她顺利通过面试,并于去年7月正式入职。在我区,像桂佳欣这样的贫困家庭2020年应届高校毕业生共有32名,区人力社保局都一对一进行了就业帮扶。

“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是我们就业扶贫的重点工作之一,我们通过提前介入,专人一对一,对这32名贫困家庭应届高校毕业生所学的专业、求职意愿、职业生涯规划等情况进行了解,针对性地为有就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岗位推荐等就业服务。”区人力社保局农村劳务开发事务中心主任王孝益告诉记者。

近年来,我区以“就业扶贫增收入”为原则,推进市场转移就业、扶贫车间吸纳和公益性岗位安置等方式,全面推进就业扶贫。全区贫困劳动力已实现就业1428人,其中全区公益性岗位结存安置贫困劳动力306人。

值得一提的是,“十三五”期间,我区还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2.5万人,其中,2019年城镇新增就业质量目标考核居全市第一;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5481.5万元,扶持市场主体919家;建成市级创业孵化基地3家、市级留学人员创业园1个,可容纳孵化企业1000余家。

社会救助 民生保障体系逐步完善

ef00bdc39f5d436ca3177d3465d0dd95.jpg

△北碚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留守儿童们在制作迎春灯笼。

如何更好地帮扶困难群众?区民政局采取社会救助主动发现机制,主动发现困难家庭,并依托社会救助一体化平台,简化受理程序,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路,救助也更加及时。

蔡家岗街道三溪村综合服务专干范国琴在走访中发现,村民龙明伦一家,母亲重病、儿子龙月朋精神残疾,生活贫困的他们急需得到救助,范国琴立刻整理材料提交到社会救助一体化平台。

“以前申请低保,需要把纸质资料交到街道才能开始受理,现在通过一体化救助平台,更方便了,等待审批受理的时间也更短了。”范国琴说。

“十三五”期间,我区通过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创新开发社会救助一体化平台,简化工作人员操作流程,实现了全区各类救助政策的有效整合,实现社会救助方便快捷,社会救助水平稳步提升。

“过去五年,全区1037户2863名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低保保障327户558人、纳入特困供养27人。”区民政局低保中心副主任姚学介告诉记者。

同时,我区还创新开展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综合改革,建立一个信息系统、两级联席会议、三维统筹协调机制和四级五方主动发现机制,实现救助政策集中公示、困难群众基本信息集中采集管理、救助申报信息和核查比对结果保存、救助事项的一门受理和在线转办督办等功能。

此外我区还率先在全市成立了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建立儿童联席会议制度,指导街镇开展儿童关爱保障工作,规范了儿童“一人一档”管理;购买儿童社工服务项目,进一步强化对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走访排查和关爱服务,有效提升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水平。

教育提质 教育服务水平持续升级

d0735a6feb064b8594c41bdb5015e207.png

△重庆市兼善中学南校区航拍图。

“新修的学校太漂亮了,孩子能在这么好的环境里学习,我们全家都十分开心。”告别了旧校园环境,市民陈女士带着女儿去新建成的两江云顶小学报到,走在崭新的校园,看到宽敞的操场、明亮的教室,感受着一应俱全的现代化教学设备,陈女士很是激动。

除了两江云顶小学,朝阳小学金兴校区、兼善中学南校区等多所学校也正在经历着新建和改扩建,全区学校办学条件日益提高。

要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首先得从硬件上要质量,才能保证学生在优质的环境里享受优质的教育。为此,我区从改善办学条件着手,通过学校新建、改扩建、排危等形式,补齐教育短板。

“十三五”期间,为加快学校建设步伐,有效改善办学条件,我区累计投入资金约20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18所,投入资金6000余万元对50多所老城区和农村薄弱学校基础设施进行改造。

五年来,全区新增学位35820个,新增学校建筑面积46万余平方米;改造薄弱学校运动场面积1万余平方米,新增功能及实验用房6000余平方米。大力推进“优质资源班班通”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建成市级智慧校园5所,区级教育信息化特色学校17所,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除了完善基础建设,我区还持续巩固完善教育民生工程,狠抓教育脱贫工作,推进学生资助体系建设,致力于不让任何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十三五”期间,我区对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资助,共计约101.6万人次,减免学费、住宿费、补助生活费,发放国家助学金等共计约24713万元;为264人次重庆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大学生补助学费208万元,推进学生资助体系建设,为各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资助。

设施完善城市功能品质全面提升

“曾经的公厕简陋得很,现在越来越‘高大上’了,既干净又整洁,还配备了很多智能化设施,对市民来说更加方便了。”在原北碚宾馆旁的公厕如厕后,市民李隆燕走到智能取纸机前刷脸取纸,对公厕赞不绝口。

这处改造完成投用的公厕,是我区去年提档升级的城市公厕之一。升级公厕后,男女卫生间的结构、布局得到了进一步优化,蹲位数相比之前有所增加,且增设了侧扶手、拉环等安全辅助设施和感应冲水等智能设施。同时,公厕洗手区因容易造成公厕内湿滑被移到了室外,并增加了女性梳妆台、智能取纸机、感应水龙头、隐蔽废弃纸篓等设施。

除了原北碚宾馆旁的公厕外,职教中心、缙云体育中心等地的多座公厕也经历了美化升级,公厕还被融入了各具特色的城市环境符号,看上去格外亮眼。如职教中心旁的公厕因比邻学校,因此采用鲜艳色彩,搭配铁管工业风设计,整体风格更为活泼,更贴近年轻人的时尚感受;滨江路公厕,增加了卡通观景打卡廊桥,让公厕演变为滨江路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十三五”期间,我区完成新建公共厕所20座,提质改造公厕8座,对外开放社会厕所29座,完成新建、改建旅游厕所45座。

同时,我区还重点对人行道、雨污水管网进行改造,并打造绿化小品和文化墙,规范停车秩序,新增垃圾桶、路灯、座椅、健身器材等便民设施。

此外,我区还完成2.23万米城市道路隔离设施整治,完成人、车行道整治60余万平方米;建成人行步道9条、人行天桥与地下通道14座;完成公共直饮水点建设25个,安装直饮水设备36套;完成增绿添园项目28个,彩绘美化环网柜、光交箱等“城市家具”200余处;建设村民小组通达工程321公里,通畅工程642公里,实施414公里村社便道硬化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为解决停车难问题,我区在新城区新建小西湖、状元小学等5个公共停车场,建成老城区滨江路、体育馆、碚东大桥3个公共停车场,建成蔡同片区多个公共停车场,并在双柏路、双元大道、卢作孚路、冯时行路、碚南大道、康宁路、缙善路、缙祥路等路段设置路内停车位,共计新增停车位近5000个。

多措并举持续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十三五”期间,我区积极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抓好三级医院建设工作,全区三级医院总数达到4家,新增三级医院2家。为完善基层卫生服务体系,我区投入150余万元,实现全区16个村级卫生室医疗配置标准化,新改建乡镇和社区卫生院5个,建立1所独立的老年护理院(德瑞护理院)。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水平,我区新增备案(许可)本土社会办养老机构10家,引入连锁养老机构1家,养老床位达到6200张(含社区居家养老床位),改造1所街道敬老院和5所镇敬老院,新增社区养老服务站51所,街道养老服务中心9所。

同时,我区还广泛开展各类文体惠民活动,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十三五”期间,我区建成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00个,室内惠民电影固定放映点12处,文化馆社会分馆15个、图书馆社会分馆7个、24小时城市书房3个。流动文化进基层4000余场、惠民电影放映8000余场。同时,我区建成社区体育文化公园7个,社区健身点45个,健身步道31条。打造缙云山森林山地马拉松赛、城市运动魔方定向赛北碚站、金刀峡溪降赛等特色品牌赛事,举办第二十五届区运会、全民健身运动会、迎新春登山比赛等群体活动1000余次。

此外,为多渠道筹集房源,有效供给保障性住房,让老百姓住有所居,我区通过筹集廉租住房房源,对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进行应保尽保;加大公租房保障力度,全区公租房项目3个,其中两江名居和碚都佳园社会申请已全部签约入住,共计惠及人口近8万人,缙云新居目前已移交7、8组团,签约入住4184户。

区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时期,我区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统筹推进城市提升和乡村振兴,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记者 刁翌阳 兰天/文

图片均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