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商会合作峰会在北碚举行
2020年,北碚区民营企业数量增速高达31.66%,居全市第一。而就在此前一年,这一数值更是高达33.26%,同样居全市第一。
民营经济质量更是可圈可点。2020年,北碚区民营科技型企业数量比2019年同比增长128%,比2018年增长296%。换言之,3年来,北碚民营科技型企业增长了近三倍。
过去3年,北碚新增上市挂牌企业数同比增长30%,新增申报纳入市、区两级储备库企业数增长37.5%,多项指标位列全市第一梯队。这些企业中,八成以上是民营企业。
2020年,北碚民营经济税收占比比全市高19.9个百分点,2019年比全市高16.8个百分点,2018年比全市高16.5个百分点。
2018年,北碚被确立为全市唯一的民营经济综合改革示范试点。3年来,北碚深入贯彻全国民营企业座谈会、企业家座谈会重要精神,认真落实“三个率先、一个努力”的指示要求,交出了一份靓丽的成绩单。其背后隐藏的“方法论”,可概括为四个“聚焦”。
北碚区民营企业神驰机电成功上市
聚焦体制机制改革
北碚民营经济发展又好又快,是在国民经济整体放缓的大环境下实现的。这样的逆势增长,可谓来之不易。要问凭什么,首先是以民营经济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契机,聚焦体制机制改革,通过制度创新,最大限度的激发干部服务民营经济大发展的干劲。
在组织协调上,成立以区委书记为组长的民营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以区长为组长的民营企业困难问题协调工作小组;在全市率先成立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局,与区工商联“双轮驱动”服务民营经济发展。
在政策扶持上,推出“1+1+X”扶持政策体系。第1个“1”是发展目标,第2个“1”是在全市率先编制的《民营经济发展规划》,“X”是围绕民营企业准入、融资、用地、创新激励、金融支持、要素保障、人才支撑等问题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
在联系服务上,建立区级领导联系民营企业长效机制,让领导班子和整个干部队伍与民营企业结成“对子”,随时登门拜访,“有问题一个电话”,早已成为北碚区领导干部服务民企的常态。疫情期间,300多名干部作为驻企服务专员指导企业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此后,北碚将这种做法固化为一种工作机制,抽调近500名干部成为重点企业服务专员(亲清特使)常态化驻企服务,规模以下民营企业由各街镇“点对点”联系服务,实现企业服务“全覆盖”。
在问题解决上,创新建立民营企业困难问题“直通车”制度,上线全市首个民营经济智能服务平台,实现企业困难问题反映、交办、处理、评价全过程线上服务,线下定期开展集中走访精准服务民营企业活动,并建立“区长、分管区领导、部门”三级问题化解联动机制。累计处理企业困难问题5800余件,得到了广大企业家的点赞和好评。
聚焦营商环境优化
北碚坚持把优化一流营商环境作为推动综合改革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厚植民营企业发展沃土。2018年中期,北碚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民企调查走访活动,近1万份调查问卷显示出民营经济发展的一系列难题:办事难、融资难、招人难、用地难、转型升级难……
驻企服务专员(亲清特使)常态化服务企业
发现问题,是为了更好的解决问题。针对企业办事难、跑多处问题,北碚区大力推进“物理集中”,把分散的部门服务大厅集中到政务服务中心,去繁化简设立7个综合服务区,32个部门进驻,进驻事项由500余项增加到1300余项,事项进驻率占比99.3%,综合窗口占比92.6%,让企业办事“进一扇门”“跑一个窗”。仅此项改革,直接推动北碚区行政审批时限压缩81%。
为进一步提升企业办事的便利度,北碚又创新构建“三级四务”集成服务体系,在全市率先改革街镇政务服务管理体制;率先把党务服务、政务服务、商务服务、生活服务集成到三级服务中心;率先把电子政务外网延伸到每一个村(社区)。
融资难一直困扰着中小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北碚区积极参与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改革,破解科技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重庆浦洛通生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北碚区的一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得益于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改革,获贷款500万元。疫情防控期间,北碚区还将其纳入重点企业保障名单,精准匹配疫情防控重点企业贴息贷款500万元,有效保障企业研发成果及时转换落地。
数据显示,北碚累计设立风险补偿资金池6000万元,构建“政府+银行+企业”三方风险共担的融资风险缓释机制,推动多种等信用融资产品落地,帮助区内企业获得融资近5.6亿元,风险补偿金的撬动倍数9.4倍,有效发挥财政资金对实体经济发展撬动支持作用,打通企业融资“最后一公里”。
再如,为给民营企业发展搭建平台,北碚连续创新举办3届民营经济发展活动周,开展中国中小企业发展大会、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商会合作峰会、全国重庆商会会长会等重要活动25场,与全国、省市及“一带一路”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等近100个境内外商协会建立合作友好关系,极大提升了“北碚造”知名度。
北碚在全国率先出台亲清政商关系公职人员正负面清单20条,鼓励公职人员光明磊落同企业交往;向企业发布“亲清8条”倡议,引导首批82家民营企业自发成立西南地区第一家企业廉洁联盟;制定《北碚区打造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典范区专项工作方案》,以国家大学科技园所在街区为试点打造亲清政商关系示范街区。
聚焦营商环境优化,北碚开办企业、办理施工许可、登记财产等指标在全市营商环境考核中排名第一;服务民企“直通车”获评重庆市优化营商环境十佳案例;先后被中国企业联合会评为“营商环境十佳城市”;在国家税务总局举行的全国纳税人满意度调查中名列全国第13位、全市第一位。
聚焦产业创新集聚
营商环境好,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顺利了,企业更愿意追加投资,同时带动更多的人投身创业。但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的持续经营,考验的是创新能力。有创新,才有发展的高质量。
北碚区颜宏齿轮公司自动化生产线。摄/秦廷富
聚焦产业创新集聚,北碚围绕提升创新能力,从多个角度帮助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以此来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首先是搭建创新平台。北碚成立全市首家环大学创新生态圈知识产权运营平台,统筹建立西南大学(重庆)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创业平台,目前辖区内民营企业拥有19个科研平台和10家民营企业性质的研究院公司。
智能化是北碚研发平台建设中的一大亮点。3年来,北碚区先后引进并依托落户区内的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重庆分院、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重庆分中心国家级科研机构,建成投用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平台7个,推动神驰机电、新兴齿轮等30家企业创建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绿色工厂,完成智能化改造项目110个,推动全市2000余家企业“上云上平台”。
其次是提供创新要素。例如,北碚建立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截至目前,北碚区科技型企业获得知识价值信用贷款共计166家,其中民营企业超过90%,金融机构累计放贷金额超过2.4亿元。此外,北碚正着力打造重庆市智能传感器特色产业基地、蔡家民营经济示范半岛、卢作孚民营经济示范小镇、卢作孚中小企业示范园区等多个民营经济创新集聚区。
第三是打造创新生态。3年来,北碚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举办了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工作培训会、“碚添动力”科技赋能系列专场活动、组织民营企业参加第十三届重庆高交会暨第九届中国国际军博会等活动80余场。
聚焦产业创新集聚,有力地增强了北碚民营企业创新能力。民营科技型企业2020年末达1386家,较2018年增长296%。民营高新技术企业2020年末达137家,较2018增长71%。受此推动,2020年北碚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比达4.4%、位居全市第一。
聚焦企业和企业家培育
经济发展,民营企业是主体力量,培育优秀的企业和企业家是关键。
北碚制定民营企业“铺天盖地”“顶天立地”发展5年培育计划,从企业创立、发展、壮大全生命周期服务企业发展。对重点民营企业“一企一策”制定培育方案。建立上市扶持体系,支持企业上市。北碚民营企业质量大幅提升。成功培育神驰机电上市,目前上市挂牌民营企业达25家。神驰机电和国贵赛车获得“隐形冠军”称号;颜宏齿轮和广仁铁塔获评“全国驰名商标”称号;顺多利机车、长江造型、神驰机电3家企业获得“小巨人”称号;国贵赛车等21家企业获得“专精特新”称号。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家精神的支撑。什么是企业家精神,既要有投身实业、经营管理企业的水平和能力,又要有家国情怀,勇于担当。北碚近代被称为“五位爱国企业家的典范”之一的杰出爱国实业家卢作孚先生正是北碚企业家精神的榜样源泉。
中国(卢作孚)民营经济学院揭牌仪式暨首期培训。摄/曾晓隆
聚焦培养卢作孚式的优秀企业家队伍,是北碚民营经济实现量质齐升的又一大创新。北碚首先联合市工商联、西南大学共同创办成立中国(卢作孚)民营经济学院,培训班41期、3500多人次,成为培养企业家家国情怀、经营能力和社会责任的重要平台,成功申报为“全国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基地”。同时,开展“学讲做”“作孚沙龙”20多场次,开设“作孚讲堂”13场;设置“卢作孚光彩奖”,成立全国第一家消费扶贫联盟。近3年动员100余家企业参与“万企帮万村”活动,引导社会资本近4亿元,支持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2020年疫情期间,发动民营企业家捐款捐物减租1600多万元。
为在企业家群体中形成“比学赶超”的氛围,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北碚区每年组织开展民营经济评选表彰、“优秀民营企业家和优秀民营企业”推评,累计表彰优秀民营企业、优秀民营企业家、个体工商户250余家次。近两届“十大年度渝商”和“十大新锐渝商”评选中,北碚区6名企业家上榜,居全市第一。
风物长宜放眼量。“十四五”规划,开启民营经济发展新篇章。2020年12月16日,中共北碚区委十二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十四五”规划《建议》,把建设“民营经济示范地”作为未来5年的发展定位之一,引领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新发展。
未来5年,北碚将在建设民营经济综合改革示范试点上持续发力,久久为功,通过实施创新能力提升、营商环境优化、产业集群打造、优质品牌培塑、跨区域协同发展、优秀企业家培育六大工程,推动民营经济在数量和质量上迈上新台阶。
来源: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