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碚新闻 > 本地资讯 > 正文

【德耀碚城·学习先进模范】“重庆好人”秦廷富:三十余年新闻路,用镜头诠释初心使命

发布日期:2023-01-31 10:21

人物简介

秦廷富,汉族,1973年7月出生,今年49岁,北碚区融媒体中心记者。现为中国新闻摄影协会会员、重庆市摄影家协会会员、重庆市新闻摄影学会理事、北碚区摄影家协会理事。被新华社评为优秀通讯员(全国仅九人)。2022年荣获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颁发的“从事新闻工作三十年”荣誉证书和证章。

事迹概述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秦廷富曾是一名煤矿工人,1992年开始在企业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特别是2000年进入北碚区融媒体中心后,他一直坚持采写最鲜活的新闻,三十年如一日坚守在新闻一线,用镜头记录北碚变化,采写了20万文字稿件,拍摄了50万张图片,并荣获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颁发的“从事新闻工作三十年”荣誉证书和证章。

秦廷富是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重庆日报》等中央和省市媒体签约摄影师,每年发稿在100篇左右,是北碚外宣战线的主力军,受到各级好评。秦廷富连续4年记录重庆主城“绿肺”缙云山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多张新闻图片被《人民日报》《重庆日报》等媒体采用。

不忘初心,行以致远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从一名煤矿工人到融媒体中心记者,三十年风雨路,不变的是秦廷富每一次乐此不疲的出发,每一帧直抵人心的图像,每一份赤忱执着的热爱。这一路,与初心为伴,与使命为伍,故不惧不畏,行以致远。

这一路,以热爱为价值指向,奔赴山海。从1992年,秦廷富将摄影作为自己爱好的那一天开始,摄影就已经全面渗透进他的生活。云卷云舒,街边小巷,人物百态,皆被他的镜头收录。

为了能拍出一组好的图片故事,秦廷富会提前几天做功课,为了能拍到一张精彩的图片,他会多次往返直到满意为止。在他眼里,新闻摄影,已经成为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正是因为这份热爱,他工作30年来仍能保持“新闻的激情”,用心去留住“新闻的青春”。

2016年11月30日世界艾滋病日前夕,秦廷富拍摄的《一名艾滋病患者的自我救赎》被新华社播发8张通稿。其实,秦廷富和当事人黄继胜已认识10年,每年的“6.26”国际禁毒日、“12.1”世界艾滋病日都会去采访,连续5年用镜头去记录一个艾滋病患者的人生涅槃过程。这组稿件被国内外很多家媒体采用,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栏目还邀请黄继胜作为嘉宾,为全国观众讲述他的抗艾故事。

经过多年沉淀和打磨,秦廷富已成为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重庆日报》等中央和省市媒体签约摄影师,拍摄和采写的新闻作品曾获得重庆新闻奖二等奖、重庆区县报好新闻评选一等奖,还被评为新华社优秀签约摄影师,曾经播下的种子,也终于迎来了属于它们的花期。

走进大山记录变迁

镜头的力量在于定格住流逝的时间与风景。每到天气好的时候,秦廷富总会早上7点出门,晚上10点回家。以前是去各处进行练习,近几年,秦廷富拍得最多,待得最久的地方,是缙云山。

这一路,用镜头记录时代,为历史留下底稿。从2019年开始,秦廷富用镜头记录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的过程,记录了这座重庆主城“绿肺”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十多年前,缙云山上山的路还是普通的水泥路,山中遍布无序建设的农家乐和民居。如今,如今的缙云山重焕生机,铺上了彩色沥青路,整治了山中无序的建筑,对居民实施了生态搬迁。缙云山的“绿肺”和天然屏障功能得以复苏,吸引游客纷至沓来,让人流连忘返。而这些变化,都在秦廷富的镜头中一一铺陈。

在缙云山,除了黛湖,秦廷富还坚持拍摄“缙岭云霞”景观。仅2021年他就拍了30多次。云卷云舒的盛景和绵延起伏的青山常让他常为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到震撼,而这份震撼,因他的摄影作品得以定格和流传,让更多人了解和喜欢。秦廷富认为,能以摄影师的身份记录下这座城市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壮丽图景,是一种喜好,亦是一种幸运。

2021年,秦廷富拍摄的缙云山整治系列图片,被评为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摄影大赛一等奖。

镜头见证乡村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第二十二个记者节前寄语:“追光,在峥嵘岁月中记录时代变迁。国家的伟大,莫过于以改革和奋斗成就逐梦传奇;记者的荣光,莫过于用笔墨和镜头记录时代变迁。”秦廷富也一直在向着光的方向,追日逐星。

这一路,俯身基层勤调研,记录现代化国家铿锵步伐。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这是秦廷富记录和报道的重点。每周他都会驱车前往乡村振兴重点村进行拍摄,记录美丽乡村变化的点点滴滴,探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丰硕成果。

柳荫镇东升村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从2018年开始秦廷富就拍摄记录东升村的变化。几年前,东升村还只是个杂草丛生的空心村,如今,它成为了重庆市最大的黄金香柳种植基地,并且打造了柳门竹巷子、童话工坊、稻香故园、闻柳观渠等特色院落,让很多人慕名前来。在柳荫镇东升村,一条历经45年岁月沧桑、长达30公里的“空中水渠”被初步修复。而秦廷富多年的坚持拍摄,竟把这条水渠拍成当地最热的“打卡地”,将其拍成了重庆市的“网红”!每到周末,这里的游人便络绎不绝。水渠入口处的村民看到了商机,把农房改造成为特色餐馆,年收入超过10万元。

而秦廷富拍摄的第一张水渠照片,便成为展示东升村,展示北碚乡村振兴的一张名片。因此,秦廷富的摄影作品被评为重庆市第二届中国农民丰收节“金镜头”摄影大赛“金镜头”奖。在助力乡村振兴,与祖国命运同频共振上,秦廷富默默耕耘着,也传播着。

积极转型全能发展

新时代背景下,新闻工作者应积极增强“四力”,讲好中国故事,唱响奋进凯歌,凝聚磅礴力量。

这一路栉风沐雨,愈见光亮。这些年来,秦廷富紧紧围绕北碚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主动策划选题,深入基层一线、深入群众生产生活,采写了大量鲜活的新闻。围绕建党100周年、区党代会、市区两会、新春走基层、省道542建设、缙云山整治三周年、园城带动战略、校地合作、民营经济发展、全国文明城区创建、第三届缙云诗会等重点工作,开展好对外宣传,取得较好成绩。

秦廷富还积极与中央和市级媒体对接,按照媒体策划进行选题和采访。主动与基层单位对接信息,主动策划选题,深入基层采访,在央级媒体和市级媒体宣传北碚各个方面取得的成绩。《幸福照进来》志愿服务项目、《升国旗庆国庆》两张图片在《人民日报》头版头刊登,获得社会一致好评。

除了做好外宣工作,秦廷富还积极加强自身建设,重视政治理论学习,每天学习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重庆日报》等平台新闻内容,借鉴选题、学习策划。坚持新闻理论和摄影技能学习,积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不断增强自身采编能力。

媒体融合时代,记者转型势在必行。为适应媒介环境的发展,秦廷富也不断学习新技术,除了常用的PS,秦廷富还开始学习PR编辑视频,并通过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企鹅号、抖音等多元渠道进行广泛传播,用新方法讲好北碚故事、讲好中国故事。

在新闻这条道路上,秦廷富已经走了三十年,他说,只要自己还能拿得动相机,他就还会拍下去,还会记录下去,还会在记者这条路上一往无前地走下去。因为他相信,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而记者的荣光,永远在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