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心理问题日益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生活的热点话题。日前,记者从区卫生健康委获悉,我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加快推进,到2021年,全区将依托基层综治中心或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等,在村(社区)建立心理咨询室或社会工作室,建成率达85%以上。
据悉,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的要求,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市共设立11个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区县。我区作为试点区县之一,从2019年6月起,将通过两年多时间,建立健全党政领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搭建社会心理服务平台,将心理健康服务纳入健康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作为健康细胞工程和基层平安建设的重要内容,逐步建立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具体来看,我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涵盖四大领域。在基层心理服务方面,我区将在区、街镇、村社三级综治中心或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规范设置心理咨询室或社会工作室,建设重庆市社会心理服务三级平台。到2021年,村(社区)心理咨询室或社会工作室建成率达85%以上。村(社区)将组织心理服务工作者、社会工作者、网格管理员、人民调解员、志愿者等,摸排居民各类矛盾问题,及时疏导化解,并开展社会心态预测预警,定期开展分析研判和风险评估。
在教育系统心理服务方面,我区将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心理健康服务机构的建设力度,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心理辅导与咨询、危机干预等,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可持续发展。同时,我区还将开展以学前儿童家长为主的育儿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发现学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
在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心理服务方面,我区鼓励规模较大、职工较多的党政机关和厂矿、企事业单位、新经济组织等,设立心理辅导室,建立心理健康服务团队;规摸较小企业和单位可通过购买专业机构服务的形式,对员工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及时对有心理问题的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
在医疗卫生系统心理服务方面,全区所有精神专科医院将设立心理治疗门诊,50%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将开设心理门诊,为大众提供专业服务。此外,我区还将培育发展一批社会心理服务机构,为大众提供专业化、规范化的心理健康服务。
记者 曾晓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