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华蓥村位于金刀峡镇西南麓,曾是重庆市级贫困村,2020年实现整村脱贫。贫困村的帽子摘掉了,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是留给新一届驻村工作队的难题。
去年6月,金刀峡镇小华蓥村迎来新一轮驻村工作队。9个月来,由杨晓锋、刘青松、杨文益组成的驻村工作队,把乡亲们当亲人、把这片热土当故乡,用心用智用情用功用力,撸起袖子干起来,跑好乡村振兴“接力赛”。
2022年2月10日,驻村第一书记杨晓锋向村民了解情况。
驻得下:入户走访消除村民心中隔阂
去年6月,拥有镇街工作经验的驻村第一书记杨晓锋,早早就为驻村工作做好“计划书”,入户走访摸清底数,就是迈出的第一步。
“最初,工作队进了村,还没进村民的心。”杨晓锋说,村民与帮扶干部之间存在着感情上的疏离。
仲夏的北碚,骄阳似火。即使这样,工作队顶着烈日,坚持走村入户,详细了解小华蓥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民生事业、群众生产生活现状及“急难愁盼”问题等村情民情,最终用1个多月时间摸清了“家底”,为编制小华蓥村乡村振兴规划打下基础。
在日复一复的努力下,工作队顺利通过了“入门考试”,在群众中赢得了“务实书记”的赞誉。
2022年2月10日,驻村第一书记杨晓锋查看红樱桃树情况。
接得起:“甜蜜产业”续写致富新生活
驻下村后,如何带领村民搞产业、增加村集体和群众收入,这才是杨晓锋面临的关键难题。继续搞“甜蜜产业”,还是发展其他农牧行业?镇党委政府、村“两委”、群众和驻村工作队的想法不谋而合。
提起小华蓥村,一定离不开红樱桃。小华蓥村地处华蓥山支脉,有着多年樱桃种植历史。脱贫攻坚以来,小华蓥村通过争取资金支持、引进优质品种、提升种植技术、加大推广力度,将零散种植发展到集中成片近400亩,使红樱桃产业成为了小华蓥村的主导产业。
然而,采摘季雨水多、种植范围不集中,成了小华蓥村红樱桃产业发展最大的“绊脚石”。为了解决这一顽疾,杨晓锋多次请教区农业农村委、区科协专家,外出学习种植技术、管护经验。
“今年,按照镇党委、政府规划,我们将建设一个30—50亩的红樱桃示范园,引进新的樱桃品种,与业主开展合作,下次你们来,这里可能就盖起了大棚,樱桃品质也会好很多。”杨晓锋指着花苞正开的樱桃树,满怀期待。
听闻建园搭棚消息后的种植户,纷纷拍手叫好。“当然支持,大棚搭起来了,收入肯定比之前高噻。”罗平玲是小华蓥村众多樱桃种植户之一,家里约有两三亩地,天气晴好的的采摘季,樱桃收入能达到3000余元。
除了红樱桃产业,小华蓥村的蜂蜜也远近闻名。
初春的金刀峡,山风呼呼,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杨云刚正在检查蜂箱的保暖情况。56岁的杨云刚经历下矿致残,最后在政府的帮助下,积极投身养蜂产业,截至目前,发展蜜蜂养殖160余桶,实现年收入15万余元,靠勤劳的双手实现脱贫致富。
据介绍,杨云刚养蜂致富的事影响了村上许多人,目前,全村共有30余户人养蜂,养殖规模超过300箱,总收入达到40多万元,养蜂业也成了村上第二大支柱产业。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的支持,充分发挥杨云刚、周祖杰等致富带头人的先进模范作用,把蜂蜜和红樱桃这两项‘甜蜜产业’越做越红火。”杨晓锋告诉记者。
2022年2月10日,驻村第一书记杨晓锋走访蜜蜂养殖户杨云刚。
干得好:修路助产瓦解发展“老大难”
“各位乡亲,五洞桥路现在项目经费都已到账,前期工作也完成了,预计今年一季度就可以动工,请大家放心!”2月10日,刚收到项目最新进展的杨晓锋格外兴奋,立马赶到五洞桥路,高声告知沿路村民们。
杨晓锋口中的五洞桥路,长约800米,涉及群众40户100余人,由于历史原因至今未硬化,严重影响群众出行。“路不好走又滑,我家里有个残疾人,走亲戚都不敢去!想快点修好,赶场、运肥料就会方便很多。“对于五洞桥路的硬化,村民潘光万抱着很大期待。
民之所需,行之所向。为解决群众出行难题,杨晓锋积极争取金刀峡镇政府及相关部门支持,召开院坝会,全力做好项目开工协调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次“跑腿”,五洞桥路800米长、5米宽的硬化项目终于得到批复。
除了修路,驻村工作队聚焦村民“急难愁盼”问题,在生产生活方面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协调碚江水务公司,为群众减免安装费用2000余元/户;向区固废公司争取,增设5台垃圾箱体,解决了垃圾投放难、生产生活环境差的“老大难”问题;去年10月,工作组外出奔走,销售滞销南瓜1.5万余斤;整合登华农机专业合作社资源,带动集体经济增加2万余元。
谈及未来的驻村工作,杨晓锋及其驻村队员们方向明确、踌躇满志:“小华蓥村作为市级脱贫村,乡村振兴任务任重而道远。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我将按照乡村振兴20字方针要求,贯彻落实区十三次党代会精神,聚焦‘两大定位’,做好‘四篇文章’,依托金刀峡镇旅游资源优势,以红樱桃、蜂蜜产业为龙头,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努力走出一条党建引领、业兴人旺的康庄大道。”
记者 熊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