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前,卢作孚在北碚发起乡村建设运动,并创办了我国第一所民办科学院——中国西部科学院,于国家危亡之际肩负起科学救国的历史使命。
一百年后,在新时代新起点上,北碚区大力弘扬传承卢作孚科技创新精神,抢抓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这一历史机遇,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推进科学城北碚园区建设,迈出了科技强区的时代步伐。
随着一个个优质项目落户和重点工程完工,一座生机勃勃的科创之城正悄然崛起。而展望未来,一座山水雅致、宜居宜业的公园城市也呼之欲出。
高标准规划
科学城北碚园区位于西部(重庆)科学城北部,总面积283平方公里,其中歇马片区全域面积58.6平方公里,为西部(重庆)科学城北碚园区首发区。
“科学城北碚园区歇马片区,是北碚未来重要的增长极,我区对此高度重视,坚持高标准做好规划设计。”科学城北碚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园区于去年9月启动建设,而早在7月,北碚区就完成了歇马片区全域概念性规划,提出了“智能创新谷宜居公园城”的总体定位。
紧扣“五个科学”“五个科技”,北碚区从整体城市形象、城市功能形态、建筑风貌特色、功能项目集群等方面强化顶层设计,在设计上对标一流、全球借智,按照智慧城市、公园城市的建设理念,科学统筹城市地下和地上、基础和形象、功能和配套关系,倾力打造“科学家的家、创业者的城”。
值得一提的是,为让设计方案更具全局观、精细化的指导性,今年2月至6月,北碚区还举办了歇马片区城市设计国际征集活动,从来自美国、法国、新加坡、西班牙等10个国家和地区、74家设计机构组成的37个联合体中,遴选出5个知名联合体设计团队开展设计,最终形成了5个城市设计方案。
“目前,我们正对这5个方案进行优中选优,并初步形成了‘科创碚城大家之家’的总体定位。”该负责人说,北碚区广纳众家之所长,将优秀方案里的亮点和长处整合吸收为一个最终的城市设计方案,并通过多渠道充分利用设计成果,让好点子变成好法子,让精彩的设计方案在歇马片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高效率建设
今年,是西部(重庆)科学城的“项目建设年”,重点任务是聚焦项目引育、项目推进、项目保障,以项目建设推动西部(重庆)科学城发展。按照全市安排部署,在项目引进、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方面,北碚也跑出了加速度、体现了高效率。
6月14日,随着最后一斗混凝土的浇筑完成,科学城北碚园区的首个标志性建筑——位于重庆传感器特色产业基地的景观塔较预定计划提前16天完成主体结构封顶,进入二次结构、装饰装修等施工阶段。
据悉,重庆市传感器特色产业基地项目于2019年8月落户西部(重庆)科学城北碚园区首发区,规划建设面积约4.24平方公里。2020年11月,项目正式开工,主体工程包括15栋标准厂房和15栋企业孵化楼,其中一期工程含15栋标准厂房和10栋企业孵化楼,二期工程含5栋企业孵化楼。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承载仪器仪表、汽摩电子、医疗电子、工业电子等传感器类产业项目落户,加快形成全市智能传感器产业集聚,推动重庆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
“项目开工建设以来,北碚园区紧扣‘100天建成招商服务中心’‘300天建成首开区’目标,树立‘再快也是慢’的理念,制定‘时间表’,铆定‘线路图’,夜以继日、披星戴月,以建设态度催生建设速度。”据北碚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重庆市传感器特色产业基地项目(一期)主体工程完工,约1.1平方公里的场平施工完成,“一横两纵”三条市政道路正有序推进,园区地下车库、25栋标准化厂房和企业孵化楼及景观塔全部封顶,招商中心建成入驻。
优质产业项目聚集
近年来,北碚区基本形成了以汽摩、仪器仪表、装备制造、材料、电子信息、医药六大产业为支柱的工业发展体系,并一直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工业互联网、传感器、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和大健康等产业,尤其把传感器产业作为重点特色产业来发展。2020年,北碚区传感器关联产业产值占全市传感器关联产业产值的57.51%。在同年举办的“全球传感器与物联网产业创新峰会”上,《2020年赛迪传感器十大园区白皮书》发布,科学城北碚园区被评为“中国传感器十大园区”之一。
“依托重庆市传感器特色产业基地优势,北碚在加快科学城北碚园区建设同时还高频度招商,且卓有成效。”北碚园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北碚坚持内培外引同步推进,成功引进上海纵目科技、志慧芯屏、芯世物、天链轨道交通、中铁建智能检测中心等22个优质项目,合同金额达到500亿元。
该负责人说,未来,西部(重庆)科学城北碚园区将聚焦“芯+传感器”、大健康、新材料等领域,围绕“重庆市传感器特色产业基地”“卢作孚民营经济示范产业园”“西大科学中心+校地合作产业园”三大板块加快产业布局,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打造北碚未来发展的主引擎、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地。
同时,北碚区将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依托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等优势,切实在科学城北碚园区大地上将生态与科技、人文、城市有机耦合,着力构建“共生岭谷”“秀美岭谷”“低碳岭谷”,以精准满足多元人群的需求,营造科学家、企业家、艺术家、大众等“大家”的新家园。
记者:霍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