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居民用人脸门禁识别系统进出小区。记者 解小溪 摄\视觉重庆
“14栋12楼过道有垃圾堆积,气味很难闻!”前不久,北碚区和润家园社区居民张女士随手拍下自家楼栋过道照片,配上短短一行文字后就点击了“上传”。
15分钟后,她就收到了回复信息——社区物业保洁员将清理后的照片上传到平台,第一时间给予张女士答复。
“这个系统真的很方便,我们居民反映和咨询的各种问题和困难,都能在第一时间得到答复和处理!”这套让张女士赞不绝口的系统,是北碚区水土街道和润家园社区引入的集人脸识别、车辆进出管理、人员随行抓拍、视频接入等功能于一体的和润家园综治网格化智慧社区管理平台系统(以下简称“智慧社区平台”)。
平台的投用,如同给基层社会治理装上了“智慧大脑”。日前,重庆日报记者前往一探究竟。
从“智慧社区”建设入手,破解基层社会治理难题
和润家园社区是农转非人员集中安置的大型社区,有19幢居民楼,人口近万人。自2017年社区成立以来,征地拆迁、物业管理、环境保护、社会治安等各类矛盾问题交织,基层社会治理面临基础薄弱、力量不足、职能交叉等诸多问题。
和润家园社区党委书记王福建说,社区决定以“智慧社区”建设为突破口,着手解决基层治理难题。
去年11月,和润家园社区正式启动“智慧社区”试点,将“互联网+”技术引入社会治理中,充分运用云计算、感知物联网、重点部位智能设防、监控智能分析等信息化技术和手段,整合打通小区各类数据资源要素,实现小区智能化全覆盖。
一块电子大屏,让社区管理要素尽收眼底
一块电子大屏,将约10万平方米的社区,19栋居民楼的房屋数量、入住人口,以及主干道,背街小巷的情况,尽收眼底。
在和润家园社区综治·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向记者演示,用鼠标随意选取某一栋单元楼,该楼栋常住人口、流动人口、住户照片以及相关信息都一目了然。
重庆日报记者看到,大屏左上方对社区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单位进行动态展示;左下方是警情事件上报与处置统计,居民通过微信端上传的事件数量与物业处置数量都直观展示出来。
右上方是社区值班的物业负责人信息、联系方式,便于及时处理紧急事件;右下方显示的是社区关怀人员情况。大屏幕最下方一列则是社区智能设备的感知情况。
“通过智慧社区大数据平台,可帮助物业、社区、街道办等管理部门按管理需求实时掌控社区管理要素。”王福建说。
“嘀嘀!”关怀人群两天未“刷脸”系统发警示
正当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平台多项智能化功能时,电子大屏上突然跳出一条提示——“10栋一单元朱自银2天未进出小区大门。”
与此同时,和润家园社区10栋网格员龙泽兰手机里也收到同样的提示。
原来,76岁的朱自银是社区独居老人,每天习惯一个人在社区周围散步,锻炼身体,但这两天门禁系统未接受到他的信息。
“社区大门安装有人脸门禁识别系统,仅本社区居民能‘刷脸’认证出入。同时,摄像机还具备对出入者进行人脸抓拍、识别和关怀人群报警等功能。”王福建解释,和润家园社区有不少留守老人、残疾人等需要关怀的人群,通过系统设置,若他们2-5天没有经过社区门禁“刷脸”,系统便会自动发出报警提示。
经多方了解,龙泽兰随后确认,朱自银这两天住在女儿处,平安无事。
扩大公众互动参与,拉近政府与群众距离
方便群众反映问题,及时化解各种矛盾纠纷,是智慧社区平台一大功用。
和润家园社区有家烧烤店,生意一直不错,常常凌晨3点还在营业,噪音严重扰民。居民将烧烤店半夜扰民的情况拍了下来,上传到智慧社区平台系统。
社区工作人员通过平台系统通知并组织烧烤店主、居民代表多次协商调解。最终,店主决定将店铺搬至周边无住宅楼的商业区。
“我们引入智慧社区平台,目的就是扩大公众互动参与。”王福建说,居民、物管及网格员通过“智慧社区”微信公众号,将发生在身边的事情进行上传,系统后台将自动受理、线上派单、处置办结、信息反馈,辖区群众还可以查询办理进度,对办理结果进行满意度评价,拉近了政府与群众的距离。
据统计,该系统上线半年来,受理上报问题300余起,解决290余起,办结率达98%。